CRM在企业中的应用是不断发展的一个过程,由浅到深,一步步深化。若撇开CRM软件本身的局限,则CRM在企业中发展,一般会经历三个层次。操作型的CRM、协作型的CRM与分析型的CRM。这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系、又由区别,一个企业若要成功的应用CRM系统,必定要经过这三个层次。若只达到第一、二个层次,该企业的CRM项目不是很成功,只有上了第三个层次,才能说明CRM项目是成功的。
一、操作型CRM,管理企业的销售业务。
操作型的CRM,只是把工作范围放在企业内部,简单的说,就是一个业务管理系统,使CRM系统的初步发展阶段。其负责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。
1、销售管理。
主要完成对客户销售订单的管理、出货的追踪、应收帐款的管理等等。只是一些简单的业务管理,而不涉及到任何的数据分析与跟踪等等。如虽然有销售订单的数据,但是,不会对销售订单进行分析,如销售订单的利润率分析、客户的贡献率分析等等,最多只提供一些统计的报表,如客户的接单统计等等。
2、市场管理。
市场管理主要是指市场的预测。在年初或者年末,销售人员会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,对于本年或者下一年的销售情况进行预测,然后企业可以根据销售预测来进行生产。可见,销售预测主要用于那些存货式生产的企业,而对于接单式生产的企业无用武之地。
3、企业日常工作管理。
CRM中的企业日常工作管理,跟0A系统类似,主要是为了方便销售近经理的工作。如方便销售经理给销售人员分配任务、方便销售人员向销售经理汇报工作等等。也就是说,企业日常工作管理功能,为销售经理与销售员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,而不需要,每件事都通过电话、开会等进行,可以提高工作效率。
他一般会提供会议通知、工作计划、每周总结、重要事项报告等功能,这些预先设置的功能,可以简化用户的工作,如销售经理不用每次都催着向销售人员要求工作计划,销售人员可以通过CRM系统的工作计划功能,在线提交每周或者每日的工作计划,销售经理若不满意,还可以在线修改,再反馈给销售人员。
4、客户服务与支持。
客户服务与支持,主要是指对于客户投诉的处理。如企业接到客户的投诉,用户可以输入CRM系统,然后根据预先定义的流程,把整个投诉交给某个员工处理,等他们处理完成后,再在系统中输入相关的解决方案,然后告知客户,再把客户对于投诉的处理意见进行评价,若不满意,在重复此流程,若客户接受这个管理意见,则此投诉就可以结案。
由此我们可以看出,操作型的CRM只是对相关投诉作业进行记录,而没有涉及到作业的追踪与分析等等比较高级的功能。
二、协作型CRM,跟客户之间沟通的渠道。
有些文章没有协作型CRM的定义,主要是他们把协作型的CRM合并到了操作型的CRM中去。但是,在企业实际实施过程中,协作型CRM一般是CRM项目中的第二个阶段。为了便于说明,我这里把这个独立出来,进行讲解。
首先,要明白一个概念,就是这里说的协作,不是指企业内部的协作,这方面的工作,在操作型的CRM中,就可以实现。这里,主要指的是CRM如何跟客户之间,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。如客户投诉时,发邮件给公司,可以直接关联到CRM的投诉流程,并进行处理,而不需要企业在进行人为的刷选;如客户的投诉电话等语音信息可以直接存储到CRM系统中去,因为语音相对来说,要比文字包含的内容要多的多,更容易企业进行处理。
也就是说,协作型的CRM,会提供一个平台,供企业跟客户进行交流,而这些交流信息会直接存储到CRM系统中。
一般,协作型的CRM,会跟邮件系统、呼叫中心,甚至是电子商务平台有效结合,给客户提供一个跟企业交流的广阔平台。
三、分析型CRM,重点 放在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应用。
分析型的CRM,是CRM项目应用的最高层次。其重点,已经不是放在对于业务的简单记录,而是放在对于数据的分析、挖掘,然后得出相关的结果,为管理者决策,进行数据方面的支持。
如在分析型的CRM中,可以对于订单的利润率进行分析,帮助企业找出最赚钱的产品,让销售人员重点去推广这些产品;可以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,帮助企业找出最有价值的客户,让企业重点关注这些客户;可以通过相关的指标,帮助用户来进行对客户进行评级,等等。
除了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,分析型的CRM,还可以对相关的作业进行有效的跟踪与报警。
如可以对客户的投诉进行全程的跟踪处理,当客户的投诉超过预先定义的时间,还没有处理完成的话,CRM系统就会自动提醒相关人员,进行处理;当客户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进行交易,CRM系统就会提醒负责的销售人员,告诉其小心该客户被其他用户挖走等等。
同时,分析型的CRM,还提供了很多客户管理的高级工具,如提供了销售漏斗管理模型、客户评价模型、客户价值贡献率分析模型等等实用的工具,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决策的依据。
那为何分析型的CRM,会成为CRM项目中的重难点呢?
重点,很好理解。因为分析型的CRM,提供了很多数据分析的工具,可以帮助企业用户在众多复杂的数据中,找出企业所关心的内容,并对其内在的关系进行分析,通过一定的模型的工具,帮助企业计算出,最终的结果。而这些功能,才是客户上客户关系管理项目的最终目的。所以,这方面的功能,当然应该是CRM项目实施的重点。
难点,一是技术,二是管理。分析型CRM中,很多高级的功能都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持,如销售漏斗模型,就需要WEB技术的支持,否则,无法显示“漏斗”的特性;而很多CRM软件都是在传统的服务器/客户端模式下发展过来的,若让他们转到B/S模式下来,要花费比较大的成本,要招募更多的专业人才,对于软件提供商来说,压力比较大。而从管理上来说,分析型的高级工具的应用,需要用到很多基础数据,而这些基础数据都是从前台的表单中得来,若前台的操作不熟悉或者没按规定完成的话,则最先进的管理工具,也无法显现出效益来。
所以,一般在CRM项目实施的过程中,都把CRM的分析功能放在最后实施。
从以上的分析中,我们可以看出,CRM项目要取得真正的成功,不在于CRM的操作或者与客户的协作功能有用的多好,而在于CRM的分析功能有的如何,能否给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的支持。
从这里也给我们一个提示,就是如何考核CRM项目。
如可以运行CRM的销售漏斗功能(如果CRM系统支持的话),看看其结果是不是我们所需要的;可以运行一下客户评级功能,看看系统的自动评级,跟我们的手工评级是否一致。只要这些分析结果准确了,则其他的功能就不会有大问题。
所以,企业在实施CRM项目时,要重点关注CRM的分析功能,若分析功能应用的不好,要老老抓住顾问,让其分析其中的原因,直到CRM的分析功能可以应用为止。 |